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中,唯有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才能获取更多发展机会。青岛银行威海分行主动“破局”,摒弃“大而全”发展思路,以“专而精”为战略锚点,在科技金融、普惠金融、蓝绿色金融及制造业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,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特色化经营之路。

战略转型: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精准捕”的清醒抉择

“过去追求业务全覆盖,看似面面俱到,实则在每个领域都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。”青岛银行威海分行行长林海在谈及转型初衷时表示,随着行业竞争加剧,中小银行正面临 “高息揽存—低收益放贷—利润下滑” 的恶性循环风险,在此背景下,青岛银行威海分行按照于2023年初确立了 “聚焦重点领域、打造专业优势” 的发展路径。

转型的核心在于资源的重新配置。对此,该行将原分散于各类业务线的风控与营销资源进行整合,成立惠普金融部和个人信贷部,明确科技金融、普惠金融、蓝绿金融和制造业金融领域的主办部门。同时借鉴行业先进经验,建立从战略客户到小微客户的分层经营体系,针对不同领域客户的生命周期需求定制服务方案,实现“做精行业、做精客户、做精产品”的目标。这种“攥指成拳”的战略调整,让该行在细分赛道的竞争力快速凸显。

在此基础上,该行还主动深化“公私联动”模式,通过工资代发、财富管理等零售业务引流,为企业客户提供“金融+非金融”综合服务;并与行业协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,定期举办 “银企对接会”,近年来累计促成合作意向超10亿元。同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,组建由行业专家、金融顾问组成的复合型团队,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与精准度。

专业深耕:四大领域的特色服务实践

“专而精”发展思路瞄准科技金融、普惠金融、蓝绿金融和制造业金融领域四大领域。其中,科技金融定位为“数字引擎赋能创新型企业”——针对科技企业“轻资产、高成长、缺抵押” 的融资痛点,青岛银行威海分行搭建了“数字信贷+投行服务”的综合支持体系,并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合作,接入企业纳税、专利、社保等多维数据,深入拓展科技金融合作场景,将技术实力转化为融资信用。截至2025年9月末,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7.46亿元,服务高新技术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等达74家,贷款增速达15%。

围绕普惠金融服务领域,该行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需求,开发“青易融”产品,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“线上审批+线下走访”服务模式,将贷款审批时限从平均7个工作日压缩至24小时内。2025年前三季度,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发放超6.11亿元,服务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3%。

蓝绿金融则主要聚焦低碳转型。围绕 “双碳” 目标,该行建立涵盖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、碳金融的产品体系,重点支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等领域。目前,该行已为“乳山市南部海域牡蛎养殖示范区”项目提供1.8亿元资金支持,有助于进一步修复和改善乳山市近海海洋生态环境,规范养殖用海秩序。

此外,针对海洋渔业、海洋工程、港口物流等特色产业,该行还创新开发了 “远洋捕捞贷”“海洋牧场贷” 等定制产品,解决传统海洋产业融资 “周期错配、抵押不足” 的问题。目前,该行蓝色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1.7亿元,服务涉海企业60余家,成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 “金融引擎”。

锚定升级服务实体经济,是该行制造业金融的主要发力点—聚焦医药医疗器械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、海洋食品、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0条重点产业链,实施 “名单制” 对接与服务。同时,针对制造业企业周期长、投入大的特点,推出 “设备更新贷”“技改专项贷” 等产品,配套中长期信贷支持。2025年9月末,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9.03亿元,其中高科技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2亿元。

战略转型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。2023年度和2024年度,青岛银行威海分行连续两年跻身全市纳税50强企业行列。未来,该行将持续深化特色化经营战略,在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,以更精准的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经济,让特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声明:本平台为资讯分享平台,内容整理自不同渠道,我们对内容中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观点负责。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